幼儿园小班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重点)
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难点)
3、发展身体协调性。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环境创设
环卫工人的图片、工作录象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
(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环卫工人经常做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环卫工人都干哪些工作?
(2)观看录象:引导幼儿注意环卫工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工具,经过环卫工人的工作,马路有什么变化。
二、讨论环卫工人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1)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环卫工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会怎样?
三、尊重、爱惜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1)环卫工人很辛苦,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在认真的工作。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2)看看图片上的行为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等都是有清洁工打扫干净的,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也很平凡,但却很伟大。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学会从整理自己周边的环境卫生开始来养成个人讲卫生的好习惯。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幼儿发言的面很广,兴致很高。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结合自身经验,表达画面内容。
2:理解不同场合,从事不同活动穿着不同服饰。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 大书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结合自身经验,表达画面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不同场合应穿不同服饰
活动过程
1、 情境表演导入
师:今天来了几位哥哥姐姐,你们注意看他们分别穿上什么服装,认真听他们准备去干什么?(运用句型“我穿上××服,准备去××”进行表演)
小结语:哥哥姐姐分别穿上运动服,准备去跑步,穿上舞蹈裙,准备去跳舞。
2、阅读图画
1) 封面: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故事大书,大书的名称叫做《今天穿什么》,这位小朋友叫妮妮,她有很多衣服,小朋友们认识这些衣服吗?
2) 第一页:提问:妮妮在干什么?她穿的是什么衣服?心情怎么样?
3) 第二页:提问:妮妮接下来换上什么衣服,在做什么?
4) 第三页:提问:妮妮现在在哪里?她穿的是什么衣服?你们游泳的时候穿的是什么衣服?
5) 第四页:提问: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6) 第五页:妮妮又换衣服了,你们认识这些衣服吗?她在干什么?
7) 第六页:妮妮在洗澡,需要穿衣服吗?
3,以提问的方式回忆故事
师:妮妮想考考你们,跑步穿什么?游泳穿什么?
4,以故事的形式梳理故事
5,结束:师: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服装,让我们更舒服,更方便,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更多的服装,看都是什么时候穿的。
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情景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过于匆忙,在句型“我穿上。准备去。”的运用上没有发挥其很好的教育功效,幼儿对各种服饰的认识停留在一个表面,成为活动中的一个遗憾,把握教学中短短的十五分钟,让孩子的每一步都是有效的,在提问的设计上,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幼儿充分调动思维,去思考和回答,在这当中,老师的关键性提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每一页的提问设想上,力求短而精,让幼儿能把握核心要素,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在动静交替上,幼儿通过肌体动作,更好地理解画面内容,最后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幼儿能完整地梳理故事,以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蚌壳贴画
活动目标:
1.能用蚌壳、彩线进行装饰花瓶、扇面。
2.感受蚌壳装饰的画面美,体验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出示实物)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幅画,画上的花瓶是用什么装饰的呢?(各种颜色的线,蚌壳)
二、出示ppt两张图片
师:那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漂亮的花瓶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师出示第一张ppt图片)
师:瞧,这个花瓶里的彩线勾出了什么形状?爱心里面贴了什么?(小结:老师用蚌壳把爱心图案贴得满满的)
师:这个花瓶里除了有爱心,还有什么图案和线条呢?(教师小结:波浪线、弹簧线、直线,在线和线空的地方,还可以用蚌壳拼一拼、贴一贴,把花瓶打扮得更漂亮。)
师:好,我们看下一张,看看这个花瓶的里有些什么图案?(教师出示第二张ppt图片)这两朵花是用什么做出来的?(蚌壳可以做出花的花瓣、花的叶子,只要我们看着蚌壳的样子,想一想、拼一拼就能做出好看的图案。点击树的那副。瞧,老师还把它做出了什么图案?)
Ppt欣赏:老师还用蚌壳和彩线装饰了好多扇面和花瓶,我们一起来看看。喜欢这些花瓶和扇面吗?他们看上去怎么样呀?
三、介绍材料
师:今天就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蚌壳和彩线做好看的花瓶、扇面。老师这边有一张画好花瓶轮廓的卡纸,待会儿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装饰花瓶,扇子。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用铅笔画好你想要的图案,画好后我们就用双面胶把花瓶的外形轮廓勾好,再用贝壳把你所画的图案填满;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根据蚌壳的形状来拼贴组合图案,那下面就请你们选择自己想要的材料去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师:这边我还有几个要求,请各位家长看好自己的孩子,因为蚌壳有点尖,避免孩子戳破手指。如果有家长需要用到502胶水的,请到老师这边来拿,但不要让孩子接触到。等作品完成后,请各位家长在作品的右下角写上孩子的名字。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四、装饰“花瓶”“扇面”(播放ppt)
五、完成作品
师:请各位家长完成作品后交到老师这边来。 ……此处隐藏1238个字……回家吧!(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
2、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溶解现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糖、黄沙、赤豆若干,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若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记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姓名:
我的实验材料糖黄沙绿豆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20~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
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
(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天,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怎样呢?你觉得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考、进行猜想,交流讲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觉得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则认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赤豆宝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见了?②如果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实猜想: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观察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引导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4、幼儿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戏做完了,哪个宝宝到水里去不见了呀?它们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看着你的记录表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5、幼儿交流,教师记录结果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糖宝宝放在水里会不见,化掉了,这就是溶解。
三、经验拓展。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宝宝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我们回去再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小班常识活动: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引题。
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单手拍乒乓球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乒乓球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
准备:
巧虎头饰、巧虎音乐磁带、乒乓球、巧虎牌子、运动员进行曲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踏步入场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巧虎乐园去玩啊?”“那好,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
2、跳“巧虎之歌”律动。教师戴上巧虎头饰,带上巧虎手偶“hi,大家好,我是巧虎,欢迎你们来到巧虎乐园,我们一起来唱唱跳跳吧。”幼儿跳舞4遍。
二、幼儿练习拍球
1、导入
“小朋友跳得真好,拍手表扬自己,巧虎听说上个月你们幼儿举行了亲子运动会,听说你们班有好多小朋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得了奖状呢,你们开心吗?巧虎也为你们开心,巧虎今天有更开心的事情告诉你们呢,今天巧虎乐园也要举行一次运动会,运动会项目是拍乒乓球,你们想参加吗?但是要想参加比赛必须要先学会拍乒乓球,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幼儿徒手拍球
教师讲述拍球的基本方法,幼儿集体练习徒手拍球。
请个别幼儿上来拍球,教师纠正幼儿的不良姿势。
3、幼儿集体练习拍球。
三、游戏《巧虎运动会》
1、听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入场”
“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请小朋友赶快把乒乓球放好,过来排队,好运动员入场。”
2、讲解比赛规则:分六组进行,每一组6人,每一组结束后会有裁判颁发“拍球小能手”的奖牌。
3、幼儿参加比赛
4、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5、听《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退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