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4-09-13 10:22:51
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4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钻、跳、爬的运动技能。

2、培养幼儿不畏困难,勇敢挑战的精神。

3、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全体师幼扮成老鼠家族模样(老鼠头饰及尾巴若干)。

2、场地布置:山洞、泡沫垫、2个大纸箱、果树2棵、蔬果模型若干、绳子、小铃铛若干、呼拉圈3个。

3、请一名老师扮演猫(“猫和老鼠”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轻快的音乐)

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小朋友们扮演老鼠宝宝,在音乐声中一起做热身运动入场。师:宝宝们,和妈妈一起出来做做运动好吗?

二、导入:

宝宝们,刚才妈妈接了一个电话,是老鼠奶奶打来的,奶奶生病了,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真着急呀,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妈妈有个好主意,咱们一起到粮仓里搬些粮食给奶奶送过去好吗?

三、开始游戏:

1、进入游戏场地,教师介绍玩法。

师:去仓库的`路可不好走,首先我们要钻过山洞→跳过小河爬过草地→钻过铃铛树,才能到达粮仓,最后我们把运到的粮食放到对面的小筐里好吗?和妈妈一起出发吧!

2、历险:“猫第一次出现”(幼儿游戏时“猫”出现)。

(1)教师引导幼儿快速躲起来,并集体讨论:“宝宝们,我们怎么会被正在睡觉的猫发现呢?是不是碰响了什么呀?幼:(铃铛树)(提问:那我们过铃铛树时要怎么样铃铛才不会响呢?)”

(2)幼儿说出各种办法。(如:蹲下钻过去,低头爬……等等)。

3、“猫”第二次出现。

师幼总结经验,第二次进入粮仓运粮食,“猫”出现。幼儿及时躲避,教师给运到粮食的幼儿给予肯定,“宝宝们真勇敢,面对困难一点也不害怕”,都是妈妈的乖宝宝(激发幼儿勇敢向前的信念)。

4、“猫”第三次出现。

师:看看,这两次我们运的粮食还不够,现在我们再去搬些粮食回来,“宝宝们,你们害怕吗?好了,和妈妈勇敢地出发吧!”

教师小结:看看,我们面对困难,还给奶奶运了这么多的粮食,妈妈一定会夸宝宝们聪明、勇敢的,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四、结束部分:(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庆祝!(音乐声中:一起把运来的粮食送给奶奶)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9以内的实物(夹子),感知9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一一对应,学会按卡片上的动物数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各色夹子若干、钢琴曲秋日私语篮子4个1—9的数字卡片若干1——9的小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夹子的用途,引起孩子的兴趣。老师事先在袖口、领口、上衣下摆夹上好多不同数量的夹子。小朋友们好!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今天和平时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身上有好多夹子)对,这么多漂亮的夹子它们都有什么颜色的呢?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二、玩游戏夹夹子,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9以内的夹子,并说出总数。

1、今天小夹子要和我们玩游戏,请小朋友数一数老师身上有几个夹子啊?哦,袖口夹了5个小夹子,领口夹了7个小夹子,上衣下摆夹了9个小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吧!老师示范手口一致的点数它们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是几。

2、夹夹子。小朋友想和小夹子做游戏吗?请听清老师的要求:音乐想起的'时候开始在身上的衣服的任何地方夹夹子,音乐声一停,就不许夹夹子了。老师放音乐,幼儿自由从篮子里夹夹子。音乐停,幼儿马上坐好。

3、数夹子。提问:请小朋友数一数,你夹了几个?请给大家数数看!并说出总数。可请3—5名小朋友数数看。4、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夹夹子。学习将颜色相同的夹子夹在一起,并点数数量说出总数。这么多小夹子在身上真高兴,可是小夹子说想和颜色一样的小夹子在一起,快来帮帮它们吧!请幼儿将颜色相同的夹子夹在一起,并点数数量说出总数。

三、按卡片上动物数量匹配夹子,学习一一对应。小夹子玩的真高兴,看卡片宝宝也想和小夹子做游戏了!看卡片上有5只小狗,那么我们在每只小狗的身上都要夹一个夹子,让它们都找到它们的好朋友—————小夹子。请小朋友快点帮助它们吧!请每人自己选一张动物宝宝的卡片帮它们找好朋友小夹子,可要让每只小动物都找到朋友啊!请3—4名幼儿点数或请小朋友之间相互检查一下,看看动物的身上都有小夹子吗?

四、由易到难,给数字宝宝找小夹子做朋友,也就是按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又复习了手口一致的点数实物的数量。数字宝宝也来了,这是几啊?(如:出示一个数字9),数字9应该送它几个小夹子啊?小朋友在夹夹子的时候要边夹边数,这样才不会送错小夹子。请小朋友自选数字卡片开始夹小夹子,最后老师讲评检查数字和数量是否匹配,并请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实物的数量。

五、结束部分:整理小篮子和小夹子以及数字和动物卡片等等。请小朋友把各种卡片宝宝轻轻放到小篮子里,让它们休息一下吧!我们小朋友也去喝点水休息好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出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小班的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就是: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夹子,这样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兴趣很高。那怎样定位教学目标呢?我也上网搜索了部分教案的目标,然后又认真学习了小班的数学教学目标会是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我认为有些简单,所以根据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把目标定位成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目标二是学会一一对应,为了适当增加难度,活动最后在学会一一对应基础上我又加了一个学习9以内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对整个教案我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借鉴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通过游戏让他们能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更好的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活动的内容紧紧围绕目标而展开。更好的体现了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新理念!正好我园进行了优质课比赛活动,我精心设计的好玩的夹子这个小班数学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因此和老师们分享一下,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3、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

2、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3、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的课件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

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

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

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

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老师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

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提问“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吗?”大多数小朋友会重复同样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幼儿进行回答,而不是帮幼儿将答案说出来,这样既没办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也没办法提高幼儿的思考、表达能力。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了解了有关苹果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学会用探索的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学秘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的。

难点:感知红、黄、蓝两两不同组合后会变出橙、绿、紫三种不同的颜色。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宝宝是透明的。水宝宝要和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好玩吗?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

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颜色对应

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活动反思:

在活动预设时,考虑到科学领域的特点,也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节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这节课的目标是1、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玩色游戏,初步感受颜色的变化。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色的乐趣。整个活动我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我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以老师的小手有魔法“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从简单的“摇摇摇变变变” 一边摇一边念“魔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感官参与活动,使幼儿兴趣高昂。此环节幼儿感觉我的手真有魔法会变出黄颜色。

第二个环节尝试配色,感知体验色的变化。以再次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调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师拿出另外一个瓶口已涂上蓝色颜料瓶子里有黄色颜料的瓶子又一次变,顿时变出了绿色,幼儿十分的兴奋,感觉很神奇。

第三个环节梳理归纳,初步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最后环节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在幼儿尝试配色,体验色的变化时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