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

时间:2025-01-16 02:18:17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参与测量活动,体验动手制作尺子的乐趣。

2.能选用自然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高度,感知因测量工具的不同所带来的测量结果的差异。会用移动手指做记号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尺子并进行测量。知道用数记号的方法说出测量结果。

3.能认真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能清楚地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水彩笔、铅笔、筷子;记录纸;长条形的白色硬纸;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桌子有多高——幼儿选用自然物测量并记录

1.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的高

师:上次,我们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了桌子的长和宽,但我们还不知道桌子有多高。今天,我们再来量一量桌子的高。小朋友们告诉我,要知道桌子的高,我们量什么地方?从哪儿量到哪儿?桌上,老师准备了铅笔、筷子和水彩笔,还有一张记录表,表上也画了这三种工具.你可以挨个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按首尾相接的方法,量好后记录在工具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分享

师:你用了哪些工具来量?用水彩笔量,结果是几只水彩笔长?用铅笔量,桌子的高有几只铅笔长?用筷子量,桌子的高有几只筷子长?为什么桌子的高没有变化,而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所以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制作我的尺子

1.尝试用指头量纸条的长度。

师:我们今天做一个新的测量游戏。老师准备了一根长条,请小朋友用我们的一根手指,像老师这样,来量一量纸条有多长。试一试,用哪个指头最灵活方便?现在,自己边量边数,纸条有几个指头长?

2.对手指测量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说,测量的工具长短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但我们刚才都是用的手指头,大家的手指头都差不多粗细,那结果应该也差不多呀?为什么有的是12个指头长,有的是16个指头长,差得太远。

3.对测量时手指头移动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提示用做记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准确地测量纸条的长度。

4.数一数,我的纸条有多长?

数自己的纸条上有几个记号并记录在纸上。再次对比结果。感知结果比较接近。

三、用制作的尺子测量书

1.师:我们的纸条上有这么多的记号,现在我们拿一本书,把书的长的一边和纸条靠近,看一看、数一数长边在第几个记号那儿。你能告诉我书的长边有多长吗?书脊有多长呢?

2.师:看我们画的记号还可以量书的长度,你认为它像我们平时用的什么测量工具?

(出示尺子)看,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儿?什么地方不同呢?

3.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师:我们平时见到人们都用什么样的尺子?他们如果量桌子的长,不管是用什么尺子,结果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尺子的记号,大家也把这些记号叫刻度,这些刻度都是一样长做一个记号,所以,量的结果就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用我们自己做的尺子回家量家里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自然测量与标准尺认识的结合点,就是自己制作尺子。孩子们开始应用已经获得的测量方法量桌子——引导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各异带来的弊病(萌发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用手指做记号在长条纸上——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尝试测量书本,发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领悟出这就是自制的尺子——尺子就是为了精确测量而发明的。几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并顿悟,了解标准尺诞生的原因,以及标准尺制作的初步原理。活动的价值由此得到凸显,孩子们在整个的活动中,参与积极,师生有效互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引领孩子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每一个环节学习经验的逐步积累都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提供了可能。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前期测量方法的经验积累还有差异,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未达到最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个别指导,在延伸活动和活动区活动中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活动评析:

本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测量活动人手,通过易位或替换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着测量层层展开活动,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单位体系的认识,又分散了连续的整体(如被测的物体)分解成可以置换的小单位难点。使幼儿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活动从充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物质准备:

1、场地: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动重点: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动难点: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我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你想用什么办法量?怎样量?

4、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二、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

1、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

1、介绍记录表格:“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引导:“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四、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

1、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结束部分: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长度测量的意义,体验测量的乐趣。

2、尝试探索及学习不同的长度测量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会带来不同的测量结果,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 望。

活动准备:

1、一寸虫图片1张,集体记录图表1张,投影仪。

2、幼儿测量用图(知更鸟、苍鹭、老鹰、巨嘴鸟、大雁操作纸)、1寸和2寸吸管若干,黑色记号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引出测量

我明白了,你们是看出来的,准确地说,你们使用目光测量出来的。

二、故事引导,理解测量

1、导入情景,初步测量。

2、提出测量要求:一寸虫会做的事情你会做吗?那么,听清楚我的要求:不搬小凳子到桌子上,用小碗里的一寸虫去测量一下知更鸟的尾巴,看看你用了几条一寸虫长?

3、简单测量,操作后引导孩子表述操作结果,提问:谁能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们测量的?追问:3条一寸虫的.长度就是——3寸。(强调一条紧挨着一条测量,用投影仪展示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三、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引导孩子交流操作情况。逐个统计测量结果,并提问:你测量的是什么鸟?测出来的长度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出示各种鸟的测量结果,并将幼儿用到的方法用图标列出来。)

2、引导幼儿探究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辅助提问:用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

四、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结果。辅助提问:你测出来的结果是用到了几次?大雁的身体是一样长的,为什么有些孩子测出来是6?有些孩子测出来是3?——哦,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出来的次数也会不同,如果我有一条“三寸虫”呢?

教师小结:的确,测量工具的不同,会造成测量次数的不同,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6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